通知公告返回首页
关于申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2026年度诊疗技术推广及优化管理项目课题的通知
发布者:科技发展处 发布时间: 2025-07-15
为进一步加快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医疗管理和临床诊疗能力提升,聚焦24个恶性肿瘤,胸痛、卒中2个中心、1个重症体系(简称“24+2+1”)重点任务,提前谋划2026年度工作要点,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将提前启动2026年度诊疗技术推广及优化管理项目课题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
1、项目目标。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旨在整合各医院临床技术力量,推动医院发展,推广新兴前沿技术应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特别聚焦“24+2+1”重点任务、疑难危重症、中西医结合协同、老年病共治和大健康等范畴。
2、项目内容。
专题①聚焦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应符合国际医学发展前沿方向,属于国际上首先使用的临床技术,或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再开发的引进技术,或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引进技术,在已经完成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和应用研究等。
专题②聚焦前沿技术评价研究。探讨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专科新技术评价指标及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应用管理模式,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推动新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3、申报条件。项目必须在多家市级医院范围内合作开展,除项目牵头单位外,合作单位数量不少于2家,合作单位原则上为上海市级医院。在研及2年内获批该类项目的负责人或此前有市级医院诊疗技术推广及优化管理项目结题评审不合格的负责人不予立项。项目第一申请人必须是实际主持和从事临床工作、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年龄不超过57周岁(1968年6月1日以后出生)。
4、其他要求。每家医院限额申报1项,每个专科联盟限额申报1项。项目研究周期为3年(2026年6月1日-2029年5月31日),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为30-50万元。
二、技术规范化管理和推广项目
1、项目目标。技术规范化管理和推广项目旨在大力推动医院探索临床诊疗新技术的同时,要求医院更加注重医防融合、关键技术和医疗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及推广应用,注重整体诊疗能力的提升。
2、项目内容。项目重点聚焦:
专题①:围绕“24+2+1”重点任务的数据应用进行研究,以COC、胸痛卒中、重症、结构化电子病历上传情况为依据进行遴选,开拓数据规范化应用新范式,形成数据规范化应用机制,产出提升相关病种医疗质量和诊疗效果的成果。
专题②:依托上海全球创新医疗器械展览培训中心的专科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机制。以单个专科病种为抓手,以新兴前沿技术为核心,结合上海全球创新医疗器械展览培训中心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操培训开展需求,开发一套适用于医院专科新技术集理论学习、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新技术标准化培训课程,并依托展培中心平台进行系统培训和全面推广,最终实现该项技术在市级医院内的规范化开展与精细化管理。
专题③:病理培训基地建设。探索构建数智病理学重要能力、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一体化体系。凝练一套可推广应用的培训教材。以申报单位为主体,探索构建基于数字化病理学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形成数智病理学专项培训基地,促进数智病理诊断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专题④:遴选市级医院病种质量与安全研究中心依托运行单位。推动市级医院病种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为市级医院提供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评价工具,探索研究创新病 种质量安全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3、申报条件。项目第一申请人必须是实际主持和从事临床工作、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年龄不超过58周岁(1968年6月1日以后出生)。专题④要求由院领导牵头申报。本大类在研及2年内获批该类项目负责人或此前有市级医院诊疗技术推广及优化管理项目结题评审不合格负责人不予立项。
4、其他要求。每家医院每个专题限额申报1项。其中专题①专科联盟可申报,每个联盟限额申报1项。项目研究周期为2年(2026年6月1日-2028年5月31日),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为20-30万元。
三、医疗质量安全与医疗服务模式创新项目
1、项目目标。医疗质量安全与医疗服务模式创新项目旨在注重医疗服务与诊疗管理模式的创新,关注医疗质量和安全。要求各市级医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优化管理措施及机制,提升市级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能级和管理水平。
2、项目内容。项目重点聚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创新。
专题①:商业保险在院内的应用管理研究。结合带病体保险在市级医院内的 试点工作,探索院内规范化推广流程和应用场景。
专题②:聚焦市级医疗质量平台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依托现有平台数据资源,研究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技术,探索构建诊疗监控、质量评价及决策支持等创新应用场景。
专题③:聚焦患者随访管理中心建设,针对肿瘤、疑难危重疾病和慢病患者等亟待序贯治疗和长期随访的人群,探索建设院内的慢病管理中心机构和服务团队,承担复诊、随访、 疗效评估、个案管理等疾病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职能。
专题④:聚焦医保价值医疗模式创新,探索以DRG支付改革为核心的医保-医疗协 同管理模式,推动价值导向的医疗服务转型。
专题⑤:地产创新药械进院落地和应用机制的研究。
专题⑥:聚焦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员模式,探索基于医疗护理员的规范化管理路径。
专题⑦:聚焦院内结构化电子病历应用,探索促进结构化电子病历在所有专科的深度应用的策略与方法,提升其结构化程度、录入效率及内涵质量。探索结构化电子病历在院内的质量管理机制。
3、申报条件。重点项目为专题①②③。其余专题为一般项目和培育项目。一般项目实行“双负责人制”,项目主申请人须为医院管理部门的正副职负责人及以上职务,此外需配备一名青年负责人(青年负责人基本情况和承担的主要任务在申报书中需写明)。青年负责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91年6月1日以后出生),研究生学历,中级职称及以上,具有一定的医疗、护理管理经验,熟悉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项目实施期间,一般项目的青年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20%。申报项目预计在1年时间内应能取得明确的、可衡量的效果。培育项目应有一定可实践性。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96年6月1日以后出生)、研究生学历的申请人可以申报培育项目。本项目不资助目前在研本类项目资助的负责人或此前有市级医 院诊疗技术推广及优化管理项目结题评审不合格的负责人申报。
4、其他要求。每家单位限额申报2项(其中1项为培育项目);项目研究周期为1年(2026年6月1日-2027年5月31日),重点项目申请经费为8万元,一般项目申请经费为5万元,培育项目申请经费为3万元。一般项目的青年负责人和培育项目负责人均应能保证有一定的时间投入申康中心医疗事业部相关项目专班工作。项目建议申报单位1:1匹配经费。
四、促进临床专科能力提升项目
1、项目目标。促进临床专科能力提升项目旨在围绕专科管理内涵建设,提升专病诊治及研究能力,促进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提升,通过建设市级医院“临床能力促进与提升专科联盟”平台,持续提升病种质量管理与专病数据库应用能力、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研究、交流、合作,丰富市级医院专科发展内涵,提升专科水平及管理能级。
2、项目内容。各市级医院间通过共建互通、共享互利的合作模式,建立“临床能力促进与提升专科联盟”,开展学科内涵建设、高质量单病种管理、协助大数据训练设施项目建设等相关工作。
专题①新增疼痛科、营养科,共2个专科联盟。
专题②第三批5个专科联盟进行换届。要求在研究周期内形成本专科每年不少于二个重点病种的病种质量考核体系以及病种质量分析报告(每个病种提供一份完整的分析、评价、促进白皮书);形成可推广的专科管理共识或专科管理模式的工作规范或指南;规范并推广本专科新技术应用;协同推进本专科的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研究;每年召开不少于一次的专科建设能力提升工作会议;每年形成本专科的分析评价白皮书,推动专科自我治理。
3、申报条件。项目采取联合申报的形式,申报单位应事先协商一致,明确项目牵头单位、成员单位等信息,以“上海市级医院××科专科联盟”为格式命名进行申报。本项目面向37家市级医院,本轮申报新增专科为疼痛科、营养科专科联盟,换届专科为康复科、病理科、老年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
项目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该专科的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项目组成员要求至少包含本市37家设置该专科的市级医院半数以上的专科科主任。项目负责人及各项目组成员应对协作内容协商一致,对拟进行的病种管理方案研究达成共识,具备实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在实施过程中给予项目负责人相关支持措施,为实现研究目标提供支撑保障。项目负责人即为该专科联盟的负责人,如医院科室更换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则报备申康中心后进行替换 。
4、其他要求。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2026年6月1日-2029年5月31日),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为60-80万元,要求牵头申报单位不低于1:1匹配经费。
五、申报受理
项目申报人填写《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2026年度诊疗技术推广及优化管理项目课题申请书》(附件1),项目预算按照《关于下发<临床科技创新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申康发〔2021〕211号)的有关规定编制。各单位要认真审核择优遴选,汇总形成《项目课题申请汇总表》(附件2)后统一报送。以上材料电子版(Word格式和PDF格式各一份+汇总表excel)于2025年7月21日前发送到kykchz@163.com ,同时提交纸质材料一份(不需要盖章),逾期不受理。
待通过院内遴选后:需要提交:纸质版申报书一式六份,签章齐全(其中至少一份是原件),使用A4普通纸张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不要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 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纸质版内容必须与电子版保持一致。
联系人:陈喆,665921;倪明,665922,kykchz@163.com。
附件:申报材料.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