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主页
关注我们
微官网
扫描关注
服务号

瑞金新闻

瑞金名科|神经内科:守护生命的中枢,绽放脑科学的魅力

发布者: 瑞金宣传科 发布时间: 2022-11-01  

近六十载光阴如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秉持“厚德精医,笃行致远”的科训,书写着“守护生命中枢,探索神经科学”的动人篇章。

1963年,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翻开历史的篇章,学科创始人徐德隆教授以睿智眼光选定神经退行性疾病作为学科主攻方向,继任科主任余慧贞、胡大萌等老一辈专家不仅参与了学科最初的艰辛创业,更在后续发展中将专业特色进一步发扬。

徐德隆教授青年时期

从最初的6名医师、20张床位、每周半天的门诊,瑞金神经内科踔厉奋发,经几代人努力,尤其是近20年来,围绕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展系列研究,一步步缩小与国外研究间的差距,在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产生一批具有原创性和瑞金特色的研究成果,总结和摸索了一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预警和诊断、综合治疗方案及预防干预方法,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高度认同,获得2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近一甲子锐意进取,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等,创办了全国神经研究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国际期刊,在学科领域不仅成为全国帕金森病诊疗研究领域的引领者,更不断将特色拓展到亚专业细分领域。

神经内科合照

 

目睹患者疾苦

开出全国首家帕金森病专病门诊

“他,竟然是主席的医疗保健专家。”直到毛主席去世很多年后,徐德隆教授这段鲜为人知、又令人十分钦佩的经历才被人知晓。徐德隆,1921年8月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1941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攻读7年制医学博士,他精彩的医学生涯也由此开启。

别人都对外科、心脏内科感兴趣,徐德隆从青年医师起,就对错综复杂的脑神经感兴趣。建国伊始,新中国百废待兴。1963年3月,医院领导果断决策,引进徐德隆教授,着手创建广慈医院神经科(瑞金医院神经内、外科前身)。

建科之初,仅徐德隆、张天锡、汪道新、胡大萌、王增教授和顾丽曼医师。在当时,神经系统疾病远没有今天这样被重视,但徐德隆认准这是现代医院很重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被帕金森病这一被誉为“不死癌症”的疾病折磨,让他对这类疾病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了持续研究。

上世纪70年代,在徐德隆的领衔下,瑞金医院在全国率先开设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确立了帕金森病作为瑞金神经内科的主攻方向。发展有了目标,前进有了方向,这一开篇不仅让瑞金医院在神经科领域早早起步,更因持续接力,成就瑞金神内至今依然享誉国内外的学科特色之一,患者纷至沓来。

徐德隆教授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者,也是一名学术造诣很高的医学研究者。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就发现了国内第一例亨廷顿舞蹈病(一种罕见病),并应用利血平进行了有效治疗。1963年,他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团队合作在国内首先开展二硫基丁二酸钠用于肝豆状核变性治疗的研究,使二疏基丁二酸钠的应用在临床上得以推广。1975年,他在国内最早进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研究。

此外,他在国内首先开展脑溢血冬眠治疗,为危重脑血管病治疗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80年代初,他致力于研究散发性脑炎,在国内首先发现猫抓脑病;后又在国内首先应用一甲基-四苯基-1、2、3、6四氢呲啶(MPTP)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首先应用甘胺酸(PLG)、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临床治疗帕金森病。

由于其高超的医术,更由于其高尚的医德,徐德隆被中共中央遴选至中央保健委员会工作,曾长期担任我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专家,直接参与了毛泽东主席晚年的医疗保健工作。作为毛主席的保健医生之一,他一直任职到主席去世。在这期间,他还与周孝达教授、王新德教授等一起参与了包括邓小平、叶剑英、陈云、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等在内的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并多次受到中央保健委员会的表彰,为新中国的医疗保健卫生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

徐德隆教授(右3)查房

在为国家开国元勋们工作期间,徐德隆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他曾说:“这一辈子,为中央领导和贫下中农都看过病,在我眼里,看的是病情。”

徐德隆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聘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在瑞金医院,徐德隆始终勤勤恳恳,当好一位医生、一名老师。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对物质欲望低一点,求知欲要高一点。”一点小小花絮是,徐德隆的知识领域不仅在医学,他还酷爱文学,精通英语、俄语、德语等。

正是在他的带领和培养下,在后续科主任张天锡教授、余慧贞教授、胡大萌教授的努力和传承下,瑞金神经内科逐渐成为国内培养神经病学专业人才的摇篮。为了更好地进行临床教学工作,科室于1964年还成立了神经病学教研室,到70年代后期,科室获准举办卫生部《全国神经科医师进修班》,至今每年举办一届,共培养进修医生超过1000名,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1979年,获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点,成为国内首批神经病学研究生培育基地;1996年成为教育部神经病学博士点。瑞金神内以鲜明的学科特色和良好声誉,在全国神经病学界崭露锋芒。

一次会诊改变患者命运

传奇病例道出学科“接续力”

人们有时会问,怎样的医生才是“名医大家”?对这个问题,舟山的这位姑娘颇为感慨。因为陈生弟教授的一次正确的诊断,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在20分钟里摆脱26年的顽疾困扰,梦幻般地行走起来。

2004年,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生弟教授到舟山进行专家会诊,遇到这名双下肢僵硬、行动障碍的女患者。她9岁发病,不能上学,无法工作,求医问药26年未果,越来越严重的病情令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陈生弟教授在认真问诊后作出诊断: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这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给患者服用了半片美多芭后,不到半小时,姑娘的病症逐渐消失,行走自如,她激动得连声称自己是“重生”了,在场者也惊叹不已。

这则舟山姑娘重生的病例一时间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患者赶到瑞金医院,希望得到陈生弟教授的治疗。这个姑娘重生的背后,基于的是陈生弟教授对学科钻研的广度与深度,“厚积薄发”当如是。

从医40余年,陈生弟成为医生有些机缘巧合。1972年,他到安徽郎溪插队,因表现优秀,1975年生产队、大队和公社一致决定,把推荐乡村优秀知青上大学的宝贵名额给了他。在选择哪一所大学时,他阴错阳差地进入了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978年10月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进入瑞金医院。

陈生弟教授(右2)病例讲解

虽然上学时喜欢心内科专业,但被分配到当时还属弱势学科的神经内科时,陈生弟再次完全服从,全心投入。他师从博导周孝达教授、硕导徐德隆教授,在导师和前辈赵瑜、余慧贞等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不断成长,先后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赴美留学后,他按期回国,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起担任神经内科科主任,2021年12月,荣聘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舟山女孩重生的病例是陈生弟学术造诣与修为的缩影。而他更主要的学术成就诞生在瑞金神内的传统优势领域——在神经内科学领域,只要提到帕金森病,“陈生弟”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在帕金森病病友圈里,从国内外赶来上海找他看病的患者不计其数,陈生弟更被称为“中国帕金森病治疗第一人”。

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很困难,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从临床问题出发,立足转化研究,陈生弟对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病的发病机制、早期预警和诊断及防治,进行了长期系统深入研究,主持或参加4项国家科技“973”计划、3项“863”计划、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科研基金共4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26项。他发现了有助于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其临床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他荣任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学会执委,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学组创始组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创始主委,他引领和制定了中国帕金森病相关运动障碍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20余项,提出综合治疗、全程管理的帕金森病治疗新理念,提出和推动帕金森病高级中心、标准中心和初级中心三级诊疗模式的专科中心的建设,引领中国帕金森病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并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声誉,其本人也获得国际Philip Thompson Lectureship Award。

陈生弟教授(右2)教学讲解

2011年12月,他作为大会主席、由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承办的第19届国际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级别的帕金森病学术盛会之一,也是中国神经病学界首次承办的世界级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时任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帕金森病研究委员会主席Erik Wolter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8年春,对标国家“脑计划”,陈生弟带领团队成立脑病中心,聚焦前沿脑科学,开展转化研究。他作为主编,创办了我国神经病学界首本以转化医学研究为宗旨的国际英文杂志《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转化神经变性病)》,2019年选入中国科协卓越期刊重点项目,2021年的最新影响因子达到9.883,在神经科学类期刊中排名提前至22/274 (Q1),成为全国神经病学研究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

对标脑科学研究前沿

亚专科发展百花齐放

2022年7月23日,瑞金医院帕金森病一站式专病中心2.0暨HEIMDALL人工智能评估技术发布会在上海召开。这是全球第一个能完整实现帕金森病量表人工智能评分的新技术。未来,这套技术能利用摄像头、运动感知技术作“眼睛”,人工智能算法作为“大脑”,协助专科医生精准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作为瑞金神内“黑科技”的一种,这也标志着传统慢病管理将进入全新互联网时代。

“2022年在互联网+医疗和人工智能的助力下,线上医疗已渗透到从诊前、诊中、诊后的各环节,满足了帕金森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大大提高了疾病诊疗及管理效率和医患体验。”刘军教授说,一站式中心为帕金森病人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一站式管理服务,此前的1.0模式着重体现医院线下服务的人性化设计特点,2.0模式则从单一线下升级为线上与线下结合。

作为如今的瑞金神经内科掌门人,刘军教授启动建成了中国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暨中国帕金森病诊疗培训基地,通过优势组合构建,进一步推动我国帕金森病诊疗水平迈向更高台阶。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的重要项目,瑞金医院“帕金森病一站式专病中心模式”在全国得到大力推广,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化管理,设立高级中心、标准中心和初级中心。但无论是哪一种帕金森病专病中心,都遵循统一诊疗指南、统一管理流程,以及同样的专科化、全程化、精准化和一站式医疗。

瑞金神经内科除了传统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之外,阿尔茨海默病及认知障碍、神经免疫病、脑血管病、睡眠癫痫、神经肌肉疾病等亚专业百花齐放,各显活力,拥有临床电生理、临床影像、遗传基因诊断及临床神经心理测试平台。

帕金森一站式诊疗专病中心揭幕

从过去的单纯药物治疗,发展到如今的集药物、心理、康复、肉毒素注射、神经调控等综合治疗,瑞金神内不仅持续丰富可用的治疗手段,更对标人民需求、国家需求持续拓展着学科的深度与广度。近年来,科室发布了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国内首创“18F-florbetapir PET/MRI定量可视化”技术来精准监测髓鞘脱失和再生的病理过程;确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学者命名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瘢痕舞蹈综合征(Scar Dancing Syndrome);在国内首次开展IgLON5抗体脑炎多中心研究、建立首个功能性疾病多学科会诊门诊……越来越多的首次、首项的背后,是瑞金神内人挑战复杂神经疾病的锐气与勇气。

科室连续几年举办了医学界福尔摩斯讲堂,最近一次线上参与达188000人次,获得业界广泛好评。青年医生连续多年举办的瑞英杯青年病例分享比赛,已成为瑞金神内青年医生的黄金品牌,最近一年的线上互动人数更是多达12000+;结合定期发布的公众号文章,共享学术盛宴,鼓励青年医生发光发热。

近年来,瑞金神内与兄弟合作单位成立了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专科医联体,与医联体成员合作共赢,包括疑难疾病优先转诊,双向转诊等;满足医联体成员单位的患者不出县城就能享受到瑞金医院专家的服务,危重疑难患者可通过医联体实现直接转诊;针对不同疾病患者建立病友会、病友群、病友俱乐部,上线多个品牌科普,持续扩大亚专业科普范围,彰显学科影响力。

五十九年励精图治,瑞金神经内科下属研究所的研究条件由原来的在各兄弟实验室做“插班生”,发展到如今拥有分子生化、细胞培养、分子影像、免疫病理、蛋白质组学、动物行为学、果蝇动物房等研究平台,科研项目亦打破了最初固定于几人的格局,到如今“几乎人人拥有自己的课题”,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部“973”“863”“新药创新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医生更是几乎人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SCI论文由最初的每年1-2篇,到现在每年50-70篇,发表《柳叶刀-神经科学》《自然医学》等全球顶刊,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梯队完备,拥有一系列国家级、上海市高级别人才。

近六十载风雨历程中,科室同仁历尽辛苦,也尝到收获的喜悦,半个多世纪的沉淀,形成了科室“厚德精医,笃行致远”的科训。面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面对新时代信息化老龄化的多重挑战,面对“脑科学”研究的新浪潮,瑞金神内同仁必将秉承科训教诲,在院、科两级班子的领导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书写守护生命中枢,探索大脑科学的全新篇章。

从广慈到瑞金,百十年岁月间,璀璨光辉的广慈大内科、大外科向前发展,逐步形成如今的各个优势专科,并在“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精神指引下,不断攀登医学新高峰。在建院115周年之际,特推出“瑞金名科”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近瑞金医院的这些优势学科,了解他们是如何担当“国家队”重任的。

撰文:钱逸维  唐闻佳


 
  医院公告
 
2025年劳动节瑞金医院门诊安排
瑞金医院药技岗位招聘启事
老年门诊信息化建设项目院内遴选公告
转发: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 (上海交通大...
2024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
  媒体视点
 
瑞金名科|放射科:为“新”而生引领医学未...
瑞金名科丨核医学科:医技交汇助患者“精准...
瑞金名科|重症医学科:护航每一个“生命胜...
瑞金名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研并重惠...
瑞金名科 | 内分泌代谢学科:始终瞄准临床...
  瑞金动态
 

Copyrights © 2005~2017 rjh.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主办   党委宣传科协办   计算机中心制作   联系电话:021-64370045、021-34186000
  沪ICP备08114583    沪卫(中医)网审[2014]第10005号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9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