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唐晓熹教授遗体捐献告别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行,科室医护代表及唐老师的学生到现场与前辈告别。仪式结束后,唐晓熹将作为交大医学院"大体老师",用于病理、解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8月30日,唐晓熹教授因病逝世,享年87岁。生前,她郑重决定捐出遗体,留下生命的厚礼,用另外一种形式继续为医学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没有唐医生,就没有我的命和现在幸福的家庭。”曾经的大面积烧伤患者自发赶来送别。其实,像他一样的很多危重烧伤患者都在唐晓熹教授的精心救治下抢回生命,重返家庭和社会。在临床一线时,唐晓熹每天一早带领年轻医生查房、换药、手术,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让她在吸入性损伤、烧伤康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今,烧伤康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她在这方面做出的开创性工作更显珍贵。而她对同事、病患的真诚、善爱之心,也让后辈和病友永远怀念。

唐晓熹老师的学生、上海市卫健委党组书记章雄莅临告别仪式,他表示,老师为医学事业奉献了一生,她在临床工作中钻研技术、勇于创新、倾尽爱心救治患者,无怨无悔;对学生,则不仅传授医学知识,更传承了慈爱之心与努力向上的精神,我们将不负老师教诲,继续前进,永不懈怠。
灼伤整形科主任刘琰感慨,唐老师以高度责任心和对患者的爱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身后又将遗体捐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以另一种方式为医学的进步作出贡献,让我们敬佩、感动。像唐老师一样的很多灼伤科前辈,都以无私的奉献塑造、传承着瑞金烧伤的精神。
张勤主任医师回忆道,唐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要求严格,我们很幸运地在唐老师等老一辈的教育下成长,学到的不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今天的仪式可以说是一次灼伤科的“家风”教育,我们将努力带教好年轻医师,不负老师的期望。

“唐老师真正诠释了何为‘让有限的生命在奉献于医学这一毕生事业中’,我定将秉承前辈‘慈悲济心灵、善德存大爱’的高尚情操,为医学事业努力奋斗。”灼伤科青年医师周增丁表示。
青年医生杨沛琅说,“缅怀不只是怀念过往,更是一种传承。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勇于创新,但更要有所传承,守正才能制胜。”
“今天我们缅怀唐老师,以她的精神作为指引,学习她严谨求实的行医、治学态度,她也会永远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于天漪医生说。
烧伤科博士生刘丹感叹,虽道“春蚕到死丝方尽”,我却体会到瑞金老一辈烧伤人身上“蜡炬成灰、余温永存”的奉献与纯粹。瑞金烧伤年长者一生精诚耕耘,我们一定成长笃行,不负逝者所托、所愿!

唐晓熹教授生前画作
唐晓熹教授生平:
唐晓熹,1935年12月5日出生于福建,1954年至1960年就读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1960年进入瑞金医院灼伤科工作,担任住院医师,于1961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唐晓熹教授参与编写的《Treatment of Burns》(《烧伤治疗学》)《现代烧伤治疗》等多本专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1988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供稿:灼伤整形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