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和爱美人士,都会慢慢变成“控糖达人”,白砂糖、绵白糖、冰糖以及含糖的饮料等,一概不吃,避而远之。但“明糖易躲,暗糖难防”,隐形糖隐蔽在口味不甜的加工食品中,你感觉不到它甜,但糖却确确实实添加于其中。
那么,在购买包装食品时,如何识别呢?今天,我们通过这几步,找出躲在食物里的隐形糖。

第一步:明确自己能吃多少糖
得了糖尿病,并不是一味地完全远离糖,一点不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减少游离糖摄入,不超过每天总能量摄入的10%,最好低于5%。按照正常成人的能量需求计算,即游离糖摄入建议不超过50克,最好低于25克。
第二步:明确“糖”的名称和种类
什么是游离糖、添加糖呢?它们指同一种糖,即食品生产和加工制备过程中被添加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主要为单糖和双糖,这类糖会被快速吸收,影响血糖波动,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
游离糖常存于以下食物中:
家常菜,如糖醋排骨、拔丝地瓜、鱼香肉丝等;
调味品,如食糖、蚝油、番茄酱、花生酱、豆瓣酱等;
乳制品,如酸奶等;
饮料,如奶茶、含糖饮料、乳酸菌饮料、果汁等;
零食,如糖果、甜食、市售面包、饼干、蜜饯;
第三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日常自己做菜做食品,尚可以掌控糖的用量,调味料中也存在糖也需要警惕,如番茄酱、蚝油等。
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如何识别有无糖?有多少糖呢?这里我们主要看两部分内容,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通过配料表,我们可初步判定含糖量。配料表中写明了该食物几乎所有的配料,且是按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来排序的。如果你看到该食物的配料表出现了“白砂糖、果葡糖浆、蜂蜜”等字眼,而且排在前头,那可要注意了。
配料表中都有啥?
第一列
食品营养成分项目,至少列出“1+4”,即1大能量+4大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
第二列
含量,通常为每100克、每100毫升或是每份食品可食用部分所含的对应营养素含量。
第三列
NRV%,指各营养成分占每日需要量的百分比,以日推荐能量摄入量为2000千卡(8400千焦)的成年人为标准。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并不强制要求单独标明糖含量,糖被整合到了碳水化合物含量中,这对我们准确揪出“添加糖”带来了一定难度。
通过两个例子,手把手教你看配料表
案例一:XX柠檬味饮料
● 配料表
水、白砂糖、食品添加剂(柠檬酸、柠檬酸钠)、食用香精、蜂蜜、柠檬浓缩汁、青柠檬浓缩汁。
● 成分表

● 解读
从这份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中,基本判断出这款饮料主要添加白砂糖及蜂蜜,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添加糖,每100毫升饮料含4.1克添加糖(如果该饮料容量为500毫升,则其含糖量高达20.5克),饮料中所有的能量都来自糖,除了糖没有其他的营养物质,建议少喝或不喝。
案例二:XX青梅
● 配料表
青梅、果葡糖浆、食用盐、蜂蜜、蔗糖素、甜菊糖苷、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食品香料。
● 成分表

● 解读
从这份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中,大家应该可以一眼揪出“果葡糖浆”和“蜂蜜”两个“添加糖”吧!原来我们不是在吃酸酸的话梅,而是在吃糖,同时摄入了很多能量。除此之外,它的钠含量非常高,一不小心钠就超标了!这款食物非但营养价值不高,还隐患多多。
从“例2”中还要指出,大家也要注意看最后一行的“钠”。
高盐(钠)摄入可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除了食盐,含钠的食品添加剂(谷氨酸钠、碳酸氢钠等)也会增加钠含量。注意食物标签中的钠,避免每日摄入的钠总量超过2000毫克。
撰文:金倩雯 施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