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天的临近,最近的太阳已经肉眼可见变得毒辣了起来,爱美的女同胞们为了防止被晒黑,纷纷把防晒提上了议事日程。但紫外线除了会造成皮肤晒黑之外,还会引起很多其他的问题,所以防晒并不只是爱美女性的专利,男女老少都需要防晒。那么如何科学防晒呢?
要了解防晒的好处,我们首先要了解紫外线对皮肤有什么坏处。
紫外线照射后可导致皮肤可能出现以下反应:
1.日晒伤(晒红)
晒后数小时即出现,12-24h达高峰期。临床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严重者可发生水疱,伴烧灼感和刺痛感。
2.皮肤晒黑
紫外线不仅会导致肤色整体变深、诱发晒斑,还会加重基础色素性疾病,譬如雀斑、黄褐斑等。
3.光老化
在皮肤老化的众多原因中,光老化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可表现为皮肤质地改变(粗糙、增厚、皱纹、松弛、毛孔粗大等)、色素改变(色斑、肤色不均)、血管扩张、痤疮等。
4.皮肤免疫反应
紫外线会诱导皮肤发生超敏反应,急性损伤时可出现瘙痒性的红斑、丘疹等,慢性损伤可有慢性苔藓化的表现,通常伴剧烈瘙痒。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紫外线照射后也会加重光敏反应。
5.皮肤肿瘤
长期累积的紫外线照射在严重时可导致各种皮肤良性或恶性肿瘤的发生。最常见的“老年斑”也就是“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表皮良性增生性肿瘤,与紫外线有密切的关系;此外,一些皮肤恶性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都与过度日晒有直接关系。(照片)
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的防晒呢?
防晒很简单,牢记ABC原则--A(Avoid)、B(Block)、C(Cream)
Avoid,避免日晒。不被晒到就是最好的防晒
在紫外线强烈的夏天,我们尽量避免早上10点到下午16点之间外出,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外出,尽量选择阴凉有遮蔽的地方活动。
TIPS:UVA可以穿透玻璃进入室内,因此玻璃并不能作为紫外线的遮挡屏障,所以车内、室内窗边还是要做好防晒哦。
Block,遮挡日晒,也就是硬防晒。
硬防晒是指以伞、帽子、墨镜、衣物等物品遮挡紫外线,一般来说硬防晒越厚,颜色越深遮挡紫外线的作用越强,质量可靠的硬防晒可以将紫外线阻隔率提升高95%以上。
TIPS:近年来防晒衣以轻薄透气又兼有良好的防晒性能而风靡,但有些面料并达不到防晒要求,反而导致消费者皮肤损伤。我们在选择防晒衣时,也可以通过衣服标签上的UPF值(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进行选择。
正规有效防晒衣的UPF值需大于40,UVA的透过率需小于5%,标识UPF40+(或更高数值),同时标签上应标有国家标准编号。
Cream,防晒霜,必不可少
无论如何遮挡,遮光率不可能达到100%,抑或有些场合无法使用硬防晒,那紧贴皮肤的防晒霜就是我们最后一道有效防晒的防线。
防晒霜的选择
- < >SPF和PA)的选择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主要是针对UVB的防护系数。
PA(protection of UVA),主要是针对UVA的防护系数。
通常建议:
SPF15、PA+~++的防晒霜可作为日常使用。
从事户外工作、户外运动的人群建议使用SPF≥30、PA+++的防晒霜。
- < >VS化学防晒霜 物理性防晒霜成分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将紫外线反射出去;
优点:安全、致敏率低、儿童和敏感肌适用
缺点:厚重、油腻、假白、搓泥
化学防晒剂将紫外线吸收后降低其对皮肤的损害
优点:质地轻薄、不搓泥;油性皮肤、痘痘肌推荐
缺点:部分成分可能引起特定人群过敏反应
防晒霜的使用
即使选对了防晒霜,涂抹不当会导致防晒效率大打折扣。我们来看看防晒霜到底如何涂才能真正有效防晒。也许看完了以下说明,你可能会发现之前涂的防晒霜都涂了个寂寞!
- < > 防晒霜的使用标准是每平方厘米皮肤使用2mg,才能达到包装上标注的“SPF”、”PA”效果,根据推算,全脸需要涂1g左右(约一元硬币大小)的量。
- < > 防晒霜在出门前15~30分钟涂抹,室内每4~6小时补涂,室外每2小时补涂一次,或太阳暴露下每15~30分钟重新涂抹,出汗、游泳或擦拭后都应立即补涂。
- < > 防晒霜的涂抹顺序:洁面→基础保湿护理→防晒→彩妆。化学防晒霜可以推匀,物理防晒霜建议拍匀。
- < > 日常质地清爽、轻薄的防晒霜常规洁面即可,带有防水性能的防晒则需使用卸妆产品方可彻底清洁。
最后强调一下,虽然夏季防晒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实际上紫外线在一年四季、各种天气下都无处不在,所以其实除了夏天和大太阳下之外,即使天气寒冷或者阴雨天时,防晒也不能松懈哦。
撰文:皮肤科(北部) 徐牧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