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中国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疫苗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
2021年6月1日(当地时间),世卫组织宣布将中国科兴新冠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世卫组织在声明中指出,科兴疫苗符合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国际标准。
新冠疫苗有区别?
中国目前已经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已经达到4个,其中三个灭活疫苗,一个腺病毒载体疫苗。中国正在使用的新冠疫苗包含一针、两针、三针三种不同的类型。当然还有即将投入使用的雾化吸入式疫苗。三种疫苗各自特点:
只打一针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通俗地说,腺病毒像货车一样,可以搭载新冠病毒核酸片断,将其高效地送到细胞内表达抗原,单针接种就可诱导免疫保护反应。
需要打两针的是灭活疫苗,这是大家熟悉的传统疫苗,它将活病毒灭活后作为抗原接种到人体,疫苗的成分和天然的病毒结构最接近。
需要打三针的是重组蛋白疫苗,是将最有效的抗原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来制作成疫苗。
尽管这三种疫苗类型不同,但都是安全和有效的。
有慢性病的76岁以上打疫苗
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如相关指标控制不稳,或处于急性发作期,则建议暂缓接种。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接种疫苗前后,仍应按医嘱用药,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甲减患者使用的常规药物。
如果目前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等,或者上面提到的这些急性并发症痊愈没有满2周,暂时不要接种疫苗。糖尿病合并慢性发症的发作期,如心梗、脑梗、心衰等暂时不要接种疫苗。
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小于等于13.9mmol/L的,可以正常接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包括胰岛素),均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一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参照二型糖尿病相关标准。
接种新冠疫苗只能保护半年?
不是!
新冠灭活疫苗截至目前已经获得9个多月的抗体检测数据,数据显示抗体仍有一定水平,后续会持续加强监测以进一步观察抗体的维持时间。
新冠疫苗属于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疫苗,需要大规模接种之后的持续监测和相关研究,以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评估新冠疫苗的保护持久性。
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时间至少可以达到6个月以上。此前,对采用同种腺病毒载体技术的埃博拉疫苗做了免疫持久性观察显示,接种两年之后仍具有足够的保护力。
疫苗保护接种者的时间并非只有半年
针对病毒的抗体,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即B细胞产生的,而B细胞是有记忆的。
因此,哪怕抗体消失了,或者你的体内测不到抗体,但是B细胞的记忆会在你遇到病毒时启动,并再次产生抗体,这种记忆力远远长于抗体在体内的存留时间,所以接种疫苗,有着更长久的保护作用。
接种新冠疫苗副作用很多?
并没有!
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联系接种点,由后者给予处置指导。
中国研发的疫苗不仅是安全的,而且是有效的。我们国产的疫苗,无论是已上市的国药还是科兴,还是即将上市的其它疫苗,安全性都是非常高的。
近期,瑞金医院几乎完成了全员新冠疫苗注射,并对其中1060个人进行了长期观察。根据我们的观察统计,医院注射了新冠疫苗的人员之中,没有发生真正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有部分人有类似感冒的感觉或者一点疲劳感等,这类轻微的不良反应确实存在。
总体来说,95%的接种者出现总的抗体的增高,而其中的91%是有综合性抗体的。某种程度上看,抗体真正的有效产生率,是在90%以上。当然,根据最近国药中生所完成的、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年刊上的结果,其新冠疫苗的有效保护率大概在70%~80%之间。
接种新冠疫苗后头晕、胸闷、气促?
这可能是心因性反应。心因性反应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与疫苗无关。
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
撰文:院感科 徐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