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主页
关注我们
微官网
扫描关注
服务号

健康你我

体检发现脂肪肝,有可能逆转吗?

发布者: 瑞金宣传科 发布时间: 2020-01-07  

体检发现脂肪肝,有点小慌乱。小伙伴说莫担心,这病很多人有。那么,真的可以这么心大吗?来看看医生怎么说。

 

“脂肪肝没事的,是个人都有”?

 

大家口中的脂肪肝,是广义上的脂肪肝。从专业角度上来说,全名叫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它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也是体检时发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

 

按照严重程度,国际上将NAFLD依次分类为四类: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NAFLD相关肝纤维化、肝硬化。

 

单纯性脂肪肝是最轻的一种,表现为B超或磁共振提示脂肪肝,但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在此基础上进展,当肝脏出现炎症,则进入脂肪性肝炎期,表现为肝酶升高,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异常。这时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持续进展,则逐渐进入NAFLD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阶段。

 

要特别注意的是,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是同步的。只不过早期,由于纤维化程度较轻,普通的B超或CT无法判断,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病变积累,才会出现临床上可见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从单纯性脂肪肝到脂肪性肝炎的阶段,因为两者的10-20年肝硬化发生率明显不同,需引起足够重视,尽早干预。所以患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要引起足够重视!

 

哪类人易得非酒精性脂肪肝?

 

首先,需要明确,肝脂肪化程度不完全与体重相关。也就是说,“胖子”和“瘦子”都可能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

 

肥胖和超重者

 

没事吃吃喝喝,还热衷高糖、高脂等高热量食物的群众,另外,还秉承“能不动就不动”的生活理念,出去运动一下要做足半小时的思想工作。这部分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君表示特别喜欢。

 

减肥不合理或偏食的人群

 

过度节食、过度偏食(例如只吃水果)或长期吃素,会导致必需营养素缺乏,激发体内脂肪代谢紊乱,也会发生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代谢异常的“瘦子”

 

较瘦的患者多合并胰岛素抵抗和体脂分布异常,其代谢综合征即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的罹患率和“胖子”几乎没有差别。

 

男性

 

男性患者发生晚期纤维化的风险远高于女性,推测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如何逆转?

 

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NAFLD的特效药,治疗NAFLD仍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

 

肥胖患者主要是减重,瘦人则改善代谢。但是,这必须是个持久的过程,很多人都是一段时间内心血来潮,又是节食又是锻炼,刚有好转就回到老样子,此时脂肪肝反弹甚至比之前还严重的情况也很常见。

 

饮食习惯调整

 

少吃入手。适当控制膳食热量摄入,建议每日减少500 1000 kcal热量。(500kcal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两个炸鸡腿或者一个大汉堡。)

 

调整膳食结构。限制含糖饮料、糕点和深加工精致食品(零食能免就免),增加全谷类食物、ω-3 脂肪酸(深海鱼中含量高)以及膳食纤维(蔬菜水果中含量高)摄入。

 

吃饭定时。一日三餐定时适量,严格控制晚餐的热量和晚餐后进食行为。

 

坚持运动

 

建议喜欢什么运动就去做哪项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

 

中等量有氧运动 30 min, 每周5

 

或高强度有氧运动 20 min,每周3

 

同时做 8 10 组阻抗训练,每周 2

 

运动贵在坚持,只要坚持一个月就可以初步养成习惯。肝活组织检查证实,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仅需通过饮食指导、体育锻炼,就可以减轻肝脏脂肪沉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特别是合并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则需应用保肝药物治疗。所以体检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后,要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营养科  卞冬生  感染科  庄焱

 


 
  医院公告
 
2025年云防护及扫描监测(外网、OA、互联网...
输血一体化建设平台接口改造项目公示
25年边界安全设备维保项目公示
多院区影像系统项目院内遴选公告
网络安全设备维保(内网防火墙)项目院内遴...
  媒体视点
 
【上海电视台】夜线约见:糖尿病降压,中国...
【文汇报】瑞金名科丨超声医学:以影为引,...
【文汇报】瑞金名科丨胸外科:不忘修术之本...
【新华社】从沪明医疗三个“一”看对口合作...
【文汇报】瑞金名科|病理科:显微镜下护航...
  瑞金动态
 

Copyrights © 2005~2017 rjh.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主办   党委宣传科协办   计算机中心制作   联系电话:021-64370045、021-34186000
  沪ICP备08114583    沪卫(中医)网审[2014]第10005号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English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954号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