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脱发是不是更多了一些?先别慌,秋冬季脱发、断发本就高发。当然了,很多朋友一直饱受脱发困扰。关于脱发,你到底了解多少?皮肤科医生来科普啦。
你的脱发正常吗?
“秋风起,头发脱”。由于秋季气候干燥,皮脂腺分泌减少,容易引起头发干枯、脱落,常言道,秋燥之气必殃及毛发。秋季掉发还与毛发生长特点有关,春季万物复苏,秋季落叶归根,因此秋天会出现较多的休止期毛发脱落现象,属于正常的新陈代谢。
人的毛发是由毛干和毛根上下两部分组成的,而毛囊就像是包着毛根的口袋样的组织。我们的头皮有100-150万个毛囊,毛球部位于毛囊最下部,是毛发的基质,决定着毛发的生长。
毛发毛囊的生长分三个时期: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一般头皮约90%的毛囊在生长期,每日增长约0.3mm,持续2-6年,这一时期的长短决定着毛发的长度。随后毛发进入了退行期,仅有不到1%的头皮毛囊处于该期,即毛发停止生长,通常持续3周。最后进入休止期的毛囊不到10%,即毛发将要从毛囊脱落的状态,持续2-3个月,通常我们说生理性脱发即每天可有约100根头发脱落,就是指这个时期的毛发脱落。
你的脱发正常吗?正常人每天掉发大约在50-100根左右,出现脱发时,我们可以先自己进行一个初步评估—拉发实验。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头发根部轻轻捏住一缕头发(约40~60根),顺着头发轻拉,如果捋掉3根及以上,则可能存在非正常性脱发,需要及时就医,及早诊断和治疗。
临床常见的几种脱发
① 雄激素源性脱发(脂溢性脱发)
这是临床最常见的脱发,病如其名,雄性激素则是元凶。这类患者的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高,睾酮,尤其是二氢睾酮,导致毛囊萎缩、退化,缩短生长期,毛发变细软,提前进入休止期而脱落。
遗传因素在脂溢性脱发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常会询问患者其父母亲是否也有脱发的问题,尤其是男性患者。这类型的脱发在男性和女性中表现不同,通常男性的秃发区为前额部和头顶头皮,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发际线高(M型)、地中海、秃顶。女性往往表现为顶部头皮头发稀疏,弥漫性的发量减少(“圣诞树”型),却少见变秃。
② 斑秃(俗称“鬼剃头”)
没有规律,往往突然发现,且容易复发。常见为一块或多块分散的圆形脱毛区,可向外扩展,部分病人会进展为全部头皮或躯体的毛发脱落,常合并指(趾)甲受累,表现为甲凹陷、甲粗糙、脆甲症、甲剥离等。
目前认为斑秃与自身免疫状态、遗传等相关。当我们在门诊遇到斑秃的病人,会仔细询问患者发病前是否有感冒发烧、学业或工作压力大、失眠等问题存在,这些压力、焦虑等精神因素以及感染、药物等可能触发斑秃。
③ 休止期脱发
通常不到10%的毛囊处于休止期,而休止期脱发是休止期毛囊的比例明显增多时出现的。这类患者可能经历过大手术、重大疾病、分娩、营养不良、严重情绪变化等应激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刺激毛囊周期发生变化,导致更多的毛囊进入休止期。这种脱发通常是弥漫性脱发,毛发密度会明显减少,但一般持续2-3个月活动性脱发后便会趋于稳定,而新的毛发也会逐渐生长出来,是一种自限性的脱发。
④拔毛癖
多见于青少年,因反复拔除头皮毛发、搔抓而导致的脱发,这也是一种强迫障碍的表现。门诊中常见到各种形状奇怪的秃斑,也可以是弥漫性的秃斑,需要转至精神科进行认知和行为心理治疗等。
④ 其他类型
合并系统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贫血导致的脱发,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的脱发,其他皮肤病(银屑病、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等)也可导致局部或弥漫脱发,女性常见的与甲状腺、多囊卵巢等内分泌相关的脱发等等。
虽然都是脱发,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脱发,治疗方法也有讲究。脱发通常需要长期维持性治疗,采取口服(非那雄胺、螺内酯、激素等)、外用(激素、米诺地尔)或联合治疗的方法。若合并系统性疾病,还需完善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抗核抗体等相关检查,揪出真正的元凶,治疗原发病。
护发、养发的几个小建议
①适当放慢生活节奏,放松心情,减少精神持续紧张,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提高睡眠质量;
②定期洗头,洗头水应该温和,如果使用吹头发,则温度不宜过高,做好头皮护理,减少烫染频率、减少紫外线照射;
③平时多用木梳梳头或者用手指轻扣、按摩头皮,有助于头皮血液循环,有利于新发的生长;
④均衡饮食,远离“重口味”,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优蛋白饮食,戒烟。
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积极的生活态度,
懂得护发养发,
并及时就医,
就能最大限度地缓解脱发。
文/皮肤科 张诗敏 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