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主页
关注我们
微官网
扫描关注
服务号

健康你我

一停药就喝酒?No,No,No,那再等几天才安全?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0-01-06  

“服药不喝酒”想必已经深入人心,但服药之后,间隔多长时间再饮酒才安全呢?瑞金药师来解答~

 

头孢菌素等药物切忌与酒同服

 

双硫仑反应是指,服用一些药物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后,如果之后摄入了含酒精的饮品、食物或者药物,甚至通过皮肤接触吸收酒精,都会导致体内乙醛蓄积,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不适反应,比如面部潮红、头痛、胸闷、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等,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呈正相关。

 

那么,哪些药物可导致双硫仑反应呢?

 

?头孢菌素类

 

大部分头孢类药物都含有类似双硫仑的甲硫四氮唑基团,可能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拉啶等,其中以头孢哌酮最为多发。而头孢他啶、头孢克肟等药物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在用药期间饮酒一般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但需要指出的是,极个别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的头孢类药物也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报道,如头孢呋辛等。

 

?硝基咪唑类

 

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硝基咪唑类药物包括:甲硝唑、奥硝唑、替硝唑等。

 

?其他抗菌药物

 

此外,包括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抗菌药物也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服药与饮酒相隔多久才安全?

 

一般而言,双硫仑反应的发生集中在服药前后3天有饮酒史的患者,另外有调查显示,服用头孢菌素6天内饮酒的人,都可能发生双硫仑反应。因此,建议头孢菌素与酒同服要非常谨慎(此点同样适用于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必要时,时间间隔应在7天以上。

 

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发现、及时停药、及时治疗。在服用药物的前后7日内都应避免饮酒,尽可能避免同服含有酒精的食物和药物,比如酒精巧克力、猪肝、乳酪、荔枝、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复方甘草合剂等。

 

药、酒同服:警惕胃肠道及肝损伤

 

对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由于该类药物本身就会刺激胃肠道,如果服药期间再饮酒,那么双重刺激下胃黏膜就会受损,甚至引发消化道出血、溃疡等严重症状。

 

另外,在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物时,喝酒也会加重肝脏损伤。值得一提的是,服用阿司匹林后饮酒,也会妨碍乙醛代谢,造成体内乙醛蓄积,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等症状,并且引起肝损伤。

 

这几类药与酒同服可能致命

 

酒精对药物药效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饮酒先使人兴奋,随后又转为中枢抑制;此外,酒精对肝药酶代谢系统也有显著干扰。以下几类药严禁和酒同服。

 

?镇静催眠药

 

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酒精会加快其吸收,同时还会减慢其代谢速度,使血药浓度在短期内迅速升高,可使患者陷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抗癫痫药

 

如苯妥英钠等,饮酒会使药效迅速消失,从而大大降低治疗作用。

 

?降糖药

 

如格列苯脲、二甲双胍等,服药期间大量饮酒可引起头昏、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昏迷。

 

?抗心绞痛药

 

硝酸酯类、硝苯地平等药物在服药期间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降压药

 

服用利血平、肼屈嗪等药物期间饮酒,非但不降压,反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高血压脑病、心肌梗死。

 

除了直接饮酒之外,含有酒精的药物(如感冒止咳糖浆、藿香正气水、复方樟脑酊、颠茄酊、地高辛酏剂),各类药酒(如人参酒、舒筋活络酒、风湿酒),都不能与文中提到的药物同服,应严格回避!

 

含有酒精的食物(如酒酿圆子、酒糟、酒心巧克力等)也应该尽可能避免,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

 

当然,本文只列出了常见的药物种类和名称,还有很多药物服用期间需要禁酒,一般都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明。因此在服药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医嘱和说明书忌口。

 

事实上药物都是具有“双刃剑”属性的,追求最佳药效的同时,一定要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药剂科  马诗瑜  周政 石浩强

 


 
  医院公告
 
2025年云防护及扫描监测(外网、OA、互联网...
输血一体化建设平台接口改造项目公示
25年边界安全设备维保项目公示
多院区影像系统项目院内遴选公告
网络安全设备维保(内网防火墙)项目院内遴...
  媒体视点
 
【上海电视台】夜线约见:糖尿病降压,中国...
【文汇报】瑞金名科丨超声医学:以影为引,...
【文汇报】瑞金名科丨胸外科:不忘修术之本...
【新华社】从沪明医疗三个“一”看对口合作...
【文汇报】瑞金名科|病理科:显微镜下护航...
  瑞金动态
 

Copyrights © 2005~2017 rjh.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主办   党委宣传科协办   计算机中心制作   联系电话:021-64370045、021-34186000
  沪ICP备08114583    沪卫(中医)网审[2014]第10005号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9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