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女星崔雪莉自杀身亡,又一次唤起人们对“抑郁症”的关注。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和“抑郁症”有过零距离接触,盛名背后的孤独往往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而他们的伤逝更是一种永远的遗憾。
如同溺水的人在海草的纠缠中挣扎一样,他们曾经极力地企求帮助,但却很少有人能走出这片心灵的迷宫,或狂躁或伤感的情绪不断地吞噬着他们脆弱的心灵与肉体,于是便有很多人在同抑郁角斗中遭到失败后,最终以惨烈的绝望方式而告终。
海明威:挣脱不了抑郁的罗网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并非像外人想像的那样充满文学家的浪漫与激情,相反却处处是紧张与压力,甚至他的内心还时常经受着剧烈痛苦而复杂纷呈的变化。他曾企图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摆脱与逃避沮丧、低落的情绪,如不停歇地旅行冒险、不停地寻求各种刺激生活等。海明威总想在身体上企求生存,可是他在心理上却渴望着死亡。
小说《老人与海》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正是海明威当时矛盾心态的展现“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小说中老人的内心独白,也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抑郁,就像一张挣脱不了的罗网,将这位文学巨匠紧紧地缠绕。在1961年夏日的一天,他终于用子弹结束了顽强拼搏的一生。这一年,海明威62岁。
梵高:悲情画家悲情离世
在19世纪的那些伟大画家中,梵高的价值在那个时代被人们低估了。虽然后来他变成了最著名的画家,但在当时,他却是最落泊的艺术家。一贫如洗的他一直靠他的弟弟资助生活。
生活的潦倒、情感的挫折、命运的不公,这一切都让梵高越来越郁郁寡欢,他时常选择用一些自残的方式来折磨自己。1888年12月23日,梵高和法国阿尔城艺术家协会会长戈甘经历过一场激烈争论后,用剃须刀在自己的耳朵上割下了一块肉—事实上,他当时的抑郁症已经很严重了。
终于,到了1890年7月27日,不负心理重荷的梵高拿着手枪走进了一个农民的田庄。他朝自己的下腹部开了一枪,然后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当被人发现时,已是两天后的早晨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大画家死时年仅37岁。
崔永元:和抑郁抗争到底
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也曾患有重度抑郁症。一开始,领导不相信乐观的崔永元会得抑郁症,以为他是找借口不想工作。崔永元只能苦着脸说:“你要是不相信我的话,你把我吃的药拿去吃吃看。这个药的效力特别大,一般人都受不了!”
而他公开自己的病情真相也就是要告诉大家,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确实存在这种病,如果你身边有患心理疾病的人,不要歧视他,一定要鼓励他去看医生。
患病的名人还有戴安娜、憨豆先生、张国荣…
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主要表现为运动机制受限)。抑郁症应最少包括其中两项:
1.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
2.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特别是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3.运动抑制,包括精神精力减退、总有疲乏感、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
但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对抑郁症这样的疾病认识不足,以为患者的自卑、唉声叹气、生活的缺乏朝气和意志消沉是思想问题而根本未考虑医治,更有甚者横加指责,于是造成了时机的丧失甚或促发了自杀。
故此,对本病的关键是认识抑郁症,及时医治。目前大多有效的抗抑郁药都有口干,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且起效较慢。而抑郁症患本身已有多种躯体不适的主诉,因而服药早期可能会有躯体不适加重的感觉。这时应当坚持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病人药物的副作用逐渐减轻的同时疾病得到了理想的控制。这一点是患者和医生都应该注意到的。
抑郁症是一种疾患,有其自身发生和发展规律。多年来抑郁症和抗抑郁药的研究,一直是当代精神病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虽然有关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楚,但并不妨碍对此病进行有效治疗。
文/临床心理科 林国珍